第668章_如果这是宋史
笔趣阁 > 如果这是宋史 > 第668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668章

  蒙哥死讯传来,旭烈兀当即停战,留下一部分军队留守之后,率领主力东返。

  在南宋境内,战争的时钟却没有马上停止,因为忽必烈出现了。

  这时要提一下忽必烈的特殊性。他与全部的蒙古人都不同,尤其是和“刚明雄毅”的大哥有着本质上的矛盾。

  蒙哥是传统型蒙古人,信任马刀与弓箭,他的“刚”字诀拒绝他去接受并奉行其他民族的生活理念。比如汉族的,哪怕再先进,能带来更多的财富,又有什么用呢?

  蒙古人击败、奴役其他全部民族,难道应该放弃自我,去向那些“劣等”民族学习?!天大的笑话。忽必烈却不这么想。

  蒙古人的战力,加上汉族人的思维,具体是对财富的管理,才会强强结合,达到完美配置。他在自己的漠南领地,包括汉地的河南一带,放弃了传统的蒙古管理法,转而放权给汉人,很快得到回报,财富像滚雪球一样迅速壮大。

  让其他的蒙古人看红了眼睛。

  蒙哥本人都怒了,辛苦抢劫的蒙古人还不如坐享其成的蒙古人,简直是大逆不道,尤其是四弟的财富比他都要多,这绝对不能容忍。

  蒙哥下令调查忽必烈的汉臣手下是否擅权、奸利,以此为由,一个庞大的纪检组织从和林出发,到忽必烈的漠南区域内积极工作。

  很快,纪检列出了142条违纪事件,忽必烈的大小幕僚全部落网,几乎一个都没剩下。蒙哥趁机解除了忽必烈对漠南汉地的统军权。

  忽必烈遭遇了他人生里最大的危机。黄金家族的主系成员不可能没有军权,无军权之后很快就会无生命,会迅速淹没在历史长河里,连个水花都别想溅起。

  被逼无奈,忽必烈尽一切可能取信他的哥哥。

  他带着全部家眷北上和林入觐,非常明显,他是要把全体家人都交给蒙哥当人质,以此证明他的忠诚。可就是这样,蒙哥仍然不相信。

  蒙哥命令他把家眷都留在和林,自己单身入觐。忽必烈都答应,蒙哥才勉强放他回汉地去休息。他的军权没了,他的汉人机构没了。

  忽必烈在历史上暂时消失。

  以上事情发生在“斡腹”云南成功之后,蒙哥南征之前。当钓鱼城激战正酣,蒙哥汗“毅”字诀大显神威的时候,东路军主将塔察儿打得一塌糊涂,这位灭亡了金国的蒙古名将寸土未得。蒙哥大怒,扬言必将严惩,哪怕是守灶家族也别想幸免。

  这时忽必烈适时出现,他请求大哥给予出征的权力。蒙哥想到了四弟的英勇善战,在这方面老四还是非常蒙古的。很好,忽必烈出征,代替塔察儿负责东路军。

  蒙哥死在金剑山温汤峡时,忽必烈已经取得重大进展,他的军队渡过淮河,强攻大胜得手,进至黄陂,抵达了鄂州江北,饮马长江了。

  与南宋一水之隔,蒙哥的死讯传来。

  大汗死了,战争必须立即停止,尤其是忽必烈,他是有望竞争汗位的人,越快赶回蒙古本部,成功的希望越大。

  可忽必烈不这样想,他需要一场浩大的胜利,尤其是蒙哥汗亲征都没有得到的胜利,有了它之后,他才能在竞争中真正获得优势。若不然,他之前还被停职,就差流放了,让他拿什么威服骄横成性的蒙古人?

  忽必烈下令渡过长江,围攻鄂州。消息传进临安,南宋朝野空前震动。这是自金兀术搜山检海捉赵构以来从所未有之危局。

  蒙古军居然已经渡过了长江!

  是逃是战摆上桌面。主张逃跑的人是首相吴潜,这人非常强硬,对赵昀也那么柔顺,经常自己处理完了文件,才把结果报告给赵昀。两人之间的矛盾早有激化,激化点在赵昀的继承人方面。

  宋理宗没儿子,唉,好色之报啊。他打算立弟弟赵与芮的儿子忠王赵禥为太子。吴潜不同意说——“臣无弥远之才,忠王无陛下之福。”

  硬生生地揭了赵昀最痛的伤疤。

  这时他劝赵昀逃跑,赵昀问你怎么办,吴潜答他将死守临安。赵昀立即抢白道——“你想做张邦昌吗?”如此君臣,当面骂街,吴潜自然罢相。

  逃跑的动议也被否决,南宋决定应战。先前在蜀川遥控战局的贾似道从汉中发兵,在行进中被任命为右丞相,火速赶往鄂州总领战事。比他更近的是吕文德部,从重庆起兵助战。战云密布的鄂州城,曾经是岳家军大本营的鄂州,再一次成为全世界的焦点。

  贾似道是这次战役的总指挥,不管这人以后是怎样的,这时与这之前,他是个完全合格的军人,哪怕他是文官,但在战场上的表现足以配得上推荐他的那个人的名誉。

  他是孟珙所选择的。

  贾似道以最快的速度向鄂州进发,途中接到了一个难以置信的命令。临安方面要求他先去黄州报到,因为那里才是所谓的军事要冲。可军队还要向鄂州继续进发,也就是说,他必须独身上路。这简直是要他去送死。有记载,这是吴潜罢相前的最后一道命令。

  贾似道大怒,从此把吴潜恨到了骨头里。可他没用皇帝小舅子的身份叫屈喊冤违抗命令,而是由宋将孙虎臣率领700名士兵送他上路。

  路上猛然遭遇了蒙古军,贾似道长叹一声——“死矣!惜不光明俊伟尔。”他一点都不怕死,只是觉得死得默默无闻,死得没有价值。

  孙虎臣很硬气,立即领兵冲了上去,想给贾似道争取些时间逃跑。结果杀过去才发现,对面是一大群被俘虏的江南百姓,押解的是南宋降将储再兴,手下只有几十个蒙古的老弱残兵。孙虎臣冲上去,很快把这一伙人杀散。

  贾似道安全进入黄州。

  显然这是在恶搞,鄂州方面危在旦夕,主事者居然置身事外。贾似道通过关系,撤销了那条混账命令,重新回到军队里,向鄂州进军。

  他晚了,忽必烈的军队已经在攻城中,他得冲破重围,才能进去。他做到了,进去之后在一夜之间就把蒙古军已经打破的两处城墙被全,并用大木栅环绕城墙一周。这种效率从所未见,把城外的蒙古军吓了一跳,忽必烈不由自主地感叹,为什么他的手下没有贾似道这样的能人呢?

  忽必烈的感叹是真实的,他的军队轮番强攻多日也攻不进鄂州,急切中,他命令留守云南的兀良哈台以最快速赶来支援。兀良哈台立即行动,可是在潭州(今湖南长沙)城下被向士壁拦住。至此形成僵局,蒙古无法得手,而鄂州日渐吃紧。

  忽必烈非常苦恼,北方的消息不妙。往常要筹备很长时间的库里台大会不知怎么回事,这么几天居然就要召开了。他的妻子天天派人催他北归,甚至把话挑明到明说的地步——“大鱼的头没有了,在剩下的小鱼中,除了你和阿里不哥,还能有谁呢?你快回来好不好?”

  他的幕僚也警告他,哪怕攻下了整个南宋,阿里不哥如果当上蒙古大汗的话,你也只是个臣子。孰轻孰重一目了然,为什么还要犹豫不决?

  忽必烈再也沉不住气,正准备撤军,突然间鄂州城派出了使者。

  贾似道要求和谈。

  很多史书很多人鄙视贾似道在这种关头抢先和谈,给蒙古人搭桥,主动丧失利益。这让人说什么好呢?白痴才会这么想!

  贾似道知道蒙古内情吗?不知道;他有没有守住鄂州?守住了;坚强抵抗之后提议和平,在长江天险丧失之后,这难道不是一个很适宜的决策吗?

  仿佛一直打下去,就能把忽必烈干掉一样。甚至不知所谓。

  忽必烈派人进鄂州,装腔作势要巨款岁币,贾似道只答应每年20万两白银,这比当年澶渊之盟时还要少三分之一。蒙古使者当时就郁闷了,我们现在过了长江好吧,就这个价儿?可是一扭头,正看见蒙古军中竖起了帅旗,他急忙下城回去。

  忽必烈告诉过他,帅旗一举,马上回营,全军要北归了。这次的和谈,只有蒙古使者匆忙间扔下的一句活动话——“他日复议。”

  蒙古军急吼吼奔丧似地撤军,让贾似道闻出了些怪味,他派人追击,杀了殿后的乌兰哈达部蒙军170人。贾似道把这一战功夸大,报了上去。

  不管怎样,空前的危机在他的主持下被化解了。南宋上下一片庆幸之声,进而对贾似道本人充满了感激。宋理宗赵昀本人亲笔写了一份诏书,进行官方感激——“……似道为吾股肱之臣,隐然殄敌,奋不顾身,吾民赖之而更生,王室有同于再造。”

  这至高无上的赞誉给他带来了巨大美好的前程,贾似道成了南宋一颗急剧攀升的政治明星。从这时起,贾似道以及南宋有8年的时光在悠游快乐之中度过。

  回望漠北。

  忽必烈在北返的同时称汗,建年号“中统”。这是开蒙古之先河的创举。在这之前,蒙古的纪年一律是“成吉思汗元年”、“窝阔台汗十年”、“贵由汗二年”或者“海迷失皇后称制元年”之类,只有名称加时间,从来没有过年号。

  可见忽必烈是如何的向往汉学,在蒙古人的眼中,他又是多么的另类。没过多久,漠北深处的和林,阿里不可也随之称汗。

  两汗对峙,各自指责,开战在所难免。

  要说一下他们双方各自的实力。阿里不可作为拖雷系的灶主,继承了几乎全部的遗产,手里握有60多个蒙古千户,拥有浑都海六盘山的4万铁骑,拥有散处在川陕区域内原蒙哥的一部分军队;忽必烈的军队要少得多,但长年出征,战力强盛,个人威名远超阿里不可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do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do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